梦幻简历模板

《精英律师》剧中值得学习的职场思维和技巧

都市律政剧《精英律师》正在播出中,这部剧是朋友推荐去看的,个人对于靳东也非常喜欢,在《我的前半生中》他就饰演了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这部剧中同样饰演一个一直没有输过官司的职场精英分子罗槟,只是不会谈恋爱啊,身边那边多花儿乱飞都视而不见,智商很高,恋商太低,所以在职场多年,哪怕是万人迷栗娜在身边都感受不到,得需要一点刺激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戴曦了,一场不得不说的职业和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律师这个行业个人不熟悉,不过处在商业社会也会略有涉及,也会知道律师的思维逻辑性、做事严谨态度及价值观立场是其重要的特质,曾经有人说律师需要四项基本功:专业是技术基础,敬业是服务态度,乐业要超额付出,职业则是明白自己不是正义化身。

作为事务所中精英分子的律师,罗槟展现的基本功是过关的,虽然有点不近人情,理想思维总是大于感性,而从咖啡师转换了身份后的戴曦还是有点理想主义,太过于把正义化自己,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罗槟是如何带教戴曦,不过慢慢来看,戴曦也有点把罗槟带偏的倾向,应该算是互有影响,略有点互补的意味。

在基本的素质中,戴曦前三个都不成问题,唯一成问题的则是职业化的问题,罗槟一直重申一个立场,那就是:律师不代表正义,律师只代表争议,律师的立场不是正义立场,而是当事人立场,要在法律许可范围的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戴曦虽然也具有理性思维,在我看来关于律师的职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剧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律师都有这样基本素养,可能正如剧中说的戴曦虽然法律条目倒背如流,却没有获得律师资格证,估计还是科班没有培训到位,导致自己在处事过程中是感性大于理性,还好这只是电视剧,否则按何赛(田雨饰)的说法,感觉罗槟是不是请来了个少奶奶,要是这样早就开除掉了。

电视剧就是追求这种错位及矛盾冲突中的喜剧性,除了感受了职场精英们的奋斗和小情小爱外,在剧中可以看到罗槟如何通过职业素养及思维习惯来带教新生一代成长的,罗槟应该很郁闷这个带教太难了,毕竟后者太过于正义化和感性化。

世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罗槟这个老师就要努力去带教了。

法官思维和律师思维

在不同的行业中,都有角色扮演的需要,律师同样不例外,不管自己生活中是如何感性,到了工作中得要有理性,有职业化的思维,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思维则是法官思念和律师思维的区别。

法官思维范围很广,其中一点则是视司法公正为最主要的目标,法官是需要判断对错,同时还要兼顾各种利益的平衡,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公平公正;对律师而言,司法公正仅是其底限,律师以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标,这是律师的天职,可以说是单向和功利性的。

在肖凯丽的案子中戴曦还没有正式操作案件,就有了法官思维,开始判断到底谁对谁错,甚至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谈所谓的正义,剧中罗槟直接指出她的思维错误之处,她一直在做法官,判断谁对谁错,而不是当事人的权益。

戴曦认为王慧珠骂肖凯丽是有原因,在她原来的判断中,后者一定犯了错,这个错就是个小三的问题,所以已经先入为主的判断起来,这就是她的错误之处。

他们是代理肖凯丽,是肖付钱给他们来打官司的,并不是王慧珠,他们要追求的是肖凯丽的最大诉求和利益最大化,至于王慧珠会什么骂,对于王公平不公平那不是肖凯丽的律师应该考虑的事,而是法官在原告和被告出庭时根据双方的辩论和证据来判断的。

当然剧中最后属于皆大欢喜,由于王慧珠前夫出面求情,再加上双方沟通没有起诉王慧珠才完美解决这事,在这件事上戴曦确实犯了不应该犯的思维上的错误。

戴曦很聪明,从咖啡小妹一头扎进了职场,可以说带着点青春和书生气息,不仅仅是立场方面的欠缺,还犯了许多专业人士经常犯的通病,这个通病也是何赛这个精英律师容易犯的,那就是和代理当事人谈法律条款细节和试图普法。

过程思维和结果思维

《请给我结果》曾经风行大江南北,之所以大受欢迎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当老板的都喜欢要结果,至于过程如何那是下属们应该考虑的事,一件事只要结果达到了,至于过程如何老板可没时间关心了。

这本书当时我所就职的公司也几乎是人手一本,拿到书的人在读完后还得要写读后感,一时很多人在交代工作时开始喜欢说:其他的我不管,什么时候给我个结果吧。

领导只想要结果,但结果却是来源于工作方面的细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尺度就是什么时候应该谈细节是有个度和看面对什么样的人的。

柏静红的公司又遇到麻烦了,因为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导致员工不满意,与员工产生了纠纷,当柏静红过来找罗槟想办法解决这事时,刚好戴曦也在,戴曦对于法律条款非常熟悉,再一次犯了法官思维的错,又开始判断对错了,同时也试图给对方解释员工为什么这样做,试图把其中的详细细节呈现给柏静红,提醒她这样做可能导致员工反感之类的话。

此时,罗槟是直接打断了戴曦的话,顺着柏静红的想法往下走,顺便捧了一下柏静红:她做的很对,那些员工完全是咎由自取。

送走了柏静红后,戴曦还疑惑为什么被打断了话,聪明的罗槟知道她想要说什么,戴曦自以为去对方公司调查过后,知道了对方公司的症结所在,因为她的高压,人家工作不开心呢,还有员工和领导的关系紧张等等,那就是戴曦变成教柏静红如何管理企业了,这也是许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错了,只看了一点企业的情况就能大书特书了。

多年前,曾经有一位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在华为入职一个月后,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的建议书给任正非,对公司的经营战略提出自己的想法,任正非收到这封万字建言书,并没有看,而是直接对手下的管理层说:“查查这个人有没有病,没有的话,建议开除!”

所以罗槟的话很对:你管理过公司吗?有过成功案例吗?而戴曦还是认为自己做的对,认为自己很了解对方公司,应该能够给出建议来。最后要不是罗槟威胁戴曦再理论下去会被炒掉,估计戴曦还会就公平与否,过程中是否恰当不停地说下去。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柏静红只要对方解决问题,既然要告前设计总监,那就想办法帮助操作就成了,只需要给柏静红一个解决的结果,至于这其中的细节问题,人家老板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就留着自己当成资料用,而不是和对方探讨这些细节及公平的问题。

一切只要个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成,还是那句话,在法律许可范围的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这样的事例在剧中时有体现,个人倒是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职场培训教程,可以让职场的新人们看一下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和他人打交道的,虽然这是一部关于律师职场的故事,职场生存及思维习惯也有着共性的部分,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素养,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得却是另一回事了。

在《精英律师》里,我们就能看到如何从知道到做到,路其实并不容易走,在这过程中则呈现出戏剧和疑惑性,这也是此部剧的精彩之处。

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达到却是一个艰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