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谁不会啊?写个简历——投递简历——等待面试——入职——求职成功。
但是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显然不是,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抱怨工作难找了。
而找工作这件事情,针对不同人群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应届毕业生、工作几年的职场新人,以及工作多年的职场老鸟,职场经验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他们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同时,招聘公司对这三类人群也有不同的标准。
但是无论是哪类人,找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满意的工作。
最短的时间,很容易理解。除了骑驴找马,未辞职时就已确定好下家,离职以后可以无缝连接的情况,裸辞的情况下,谁也不想把求职的战线拉得过长。
时间一长,钱包会瘪、心态会崩。
而最满意的工作包括自己对岗位的喜好度、胜任能力、岗位薪酬、公司福利、上班时长等等因素。
一、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渠道,顺序应该是校园宣讲——公司官网——招聘网站。
每年高校毕业季,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企业宣讲会。有些人可能担心,优秀的企业只去优秀的高校宣讲。但是这个并不妨碍,并非是只在本校的宣讲才能参加,只要是所在城市的高校宣讲,都可以去。甚至,如果是真的有心仪的公司,跨城市参加都可以。当然,要准备好,而不是买张车票过去就行。
(1)宣讲会
宣讲现场无外乎两个流程,简历筛选,然后现场面试。
有些宣讲现场可能是并不经过简历筛选,而是简历提交和现场面试同时进行。
一场宣讲会下来热门岗位的求职人数很大可能会低于求职人数,如何在这些人里头脱颖而出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一步,写简历。
作为应届生,工作经验肯定是没有的,仅有的一些实习经验在招聘公司看来,实际价值也不大,毕竟进了公司也是从头培养。作为应届毕业生,本身作为一张白纸,用人公司想看的是他的潜力,而不是当下的能力。
毕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很难体现针对性的能力。
因此,这个时候,简历上可能乏善可陈。但是这并不是说简历就真的无从下笔。从课程学习到校内活动到兴趣爱好再到实习经验,都可以写。你完善了这些内容,招聘公司才知道,你是否值得他招聘。
敲重点:每一场宣讲会,都针对自己心仪的岗位专门准备一份简历,更可以加上对方公司的logo,以表示是专门前去应聘而非碰运气。
看清岗位要求、然后准备简历。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应届毕业生,一无所长应该被理解。
如果你试图让用人公司理解你毫无准备的面试,那么对方很可能要你理解将你刷掉的事实。
第二步,面试。
应届毕业生尚未进入社会,青涩、容易紧张都可以立即。但是,你必须让招聘公司看到你的诚意。这个诚意旨在表明你对这个岗位准备了多少。
如果一个人匆匆忙忙打了一份简历甚至简历都没有准备,而是现场手写。面试的时候支支吾吾说只是对岗位挺感兴趣,顺路过来看一看。
而另一个人精心准备了一份简历,面试的时候,可以对招聘公司的情况如数家珍。
那么,如果你是招聘公司,你会选择哪一个?
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你得证明你的潜力可以让你变得更加专业。
(2)公司官网。
这个很简单,就是找到一家心仪公司的官网,查看其招聘情况,然后投递简历。
(3)招聘网站。
这个不用多说,各类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多如牛毛,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辨别岗位真假以及岗位优劣。前提也是要准备好简历。
不要海投!不要海投!不要海投!
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招聘公司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在变化。对应届生可能觉得60分是及格,但工作了几年的可能70分才是及格,而对于职场老鸟,可能80分往上才是及格。
所以参照各自阶段的“及格分”,同样找不到工作,但是原因不尽然相同。
比如同样70分,应届生找到很好的工作,职场新人工作也不错,而职场老鸟可能失业。道理便是如此。
所以,当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工作年限较长,比如七八年甚至十年往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求职的渠道,不要再把招聘网站作为唯一的求职渠道。真正优秀的人才,早就有猎头联系了,而自己还在招聘网站上发简历,难免不被招聘公司质疑能力。
所以,尝试去走公司招聘的内推或者猎头推荐,这些渠道的可靠性以及通过率会比自己在招聘网站投简历要靠谱得多。
当然,内推一定是要可靠的朋友介绍的。至于猎头,更要找靠谱的猎头。如何辨别呢?一上来问个名字就要你去面试的,这种猎头肯定不合适,很可能只是为了邀你面试而已。真正负责的猎头会在电话里跟你沟通岗位情况、你的能力及意愿的匹配度,初步评估合适以后才会约你面试。如果说沟通完以后,猎头都没邀请你面试,那么先不要沮丧,这个猎头,很可能是个专业而且负责的猎头。你被拒绝,可能只是当下不合适。你可以跟猎头沟通,有针对性地提高。
毕竟,候选人成功入职,不仅是候选人高兴,猎头也高兴。
简而言之,高效找工作的要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渠道,并且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